來源:LGEPR@flickr, CC BY 2.0
在流行文化分析的課程中,常有學生問我:「這XXX不正,為什麼會紅?」「OO明明比較正,怎麼現在會這樣(無法出頭)?」這類問題來自於一個現實的演藝圈狀況,就是第一等正妹通常不是最紅,而是次一級的妹比較紅。
這當然違背了一般人的直覺,即「正妹無敵論」。現實狀況中,正妹不但「有敵」,而且是經常是大挫敗。怎麼會這樣呢?
我的教材以日韓文本為主體,呈現出東亞的某種審美價值觀,而這價值觀中存在著矛盾:對於「美」,眾人會有類似的標準,可以建立一個由正到不正的「正妹光譜」,但對於「受歡迎的美」,則會呈現出略有差別的另一種光譜。前者是有眼睛就看得到,但後者不容易看出來,卻會決定「勝負」。
我認為這種差異對常人來說是有意義的,特別是自認不是最美的女性,老是執著於正妹無敵論的男性也不妨參考一下。當你在「美的生存競爭場」落敗的時候,下面的幾種特質說不定可以讓你逆轉勝出,因為這些都是偶像流行產業在創造市場利基時的重要準則。(可注意的是,男性在多個向度中也可以類比運用以下概念,於此就不深論了)
一、沒那麼正的正妹
不是班上最正,而是第五六七八九十正。雖然你會質疑排到這種程度哪還叫正妹,但這就是AKB集團的起家哲學。很多人問我AKB48到底是在紅什麼,為什麼有這麼高的市產占有率,看起來不正呀?她們紅的原因很多,但其製作人秋元康的最初的策略很清楚,就是找一些「還算正」但形態各異的女孩子,以對應市場需求。
這種「在班上不是最正」的女孩有什麼效果?因為最正的女孩往往讓男人感到無法高攀,而那種五名以外的,則宛如坐在身邊的真實女同學,可以讓人親近,威脅性也較小,受歡迎度自然高。
我們可以參考一個對照組。同樣是秋元康製作的偶像團體,被定義為AKB集團的官方對手(但不屬於AKB集團)的「乃木坂46」,就是一個以長相聞名的團體,其有許多成員符合日本對美女的定義,但在類似AKB的製作模式下,其市佔不但無法和AKB集團本家的AKB48相比,最好時也只是與SKE48、NMB48等地區分支團體競爭的等級。你若細看乃木坂女孩的長相,再和AKB集團略為比較,會發現前者明顯較正,但就是沒那麼親和。
韓團也是如此,少女時代、Kara與T-ara相比,其實前兩團整體來說並沒有後者「那麼正」,整齊度沒有那麼高,但T-ara一直都無法超越前兩團,在負面新聞風波後更是顯得欲振乏力,雖然她們的長相一直都沒有變化。
所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可以高興了,在比臉的世界裡,沒有必要拼第一。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