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樂融
「共犯」很像日本青春推理片,尤其讓人想到「告白」與「聽說桐島退社了」,從題材、調性到甚至海報設計(甚至演員們的表情),都有濃濃和風。但是成與敗都因為像日片。
我對張榮吉導演的短片「天黑」,好感尤勝後來長片「逆光飛翔」,所以並沒有對他第二部長片有太多預設,自也談不上對他從溫情勵志轉向懸疑冷冽,有何粉絲式的失望。
甚至,從導演個人職涯角度,我佩服他勇於創新,沒有自守溫情勵志市場。投資與製片方也有勇氣支持新導演的第二部作品,另闢蹊徑。
但「共犯」學日片,畢竟文勝於質。攝影、剪接的用心超過多數台片,對青少年的孤寂、取暖與亂來,也有氣味接近的臨摹之處,但關鍵處的心理動機、人物塑造,還是不大說服得了我。
有人為什麼要騙人、有人為什麼要自殺、有人為什麼要報復、有人為什麼要躲避、有人為什麼要承擔,通通都有某種似是而非的跳tone宣說。真有點可惜。
就連臉書上的網路霸凌那一段,感覺也不如「BBS鄉民的正義」生猛、自然。
而且別忘了,日片的黑色懸疑,除了仰賴編劇細膩高竿外,也常透過他們民族的神經質、講話的戲劇性而彰顯;台灣不少青少年講話糊成一片,表情直接,很難出現像日片那種「故作驚訝的個性感與主體性」。
也因此,儘管和「愛情無全順」對市場打的算盤不同,但片中塑造的校園生活同樣有某種「去本地」氣息。
素人演員的選擇不錯,雖因劇本問題每個人都沒有太完整的發揮,但至少三種外型的男生對黑色青少年片衝突性的「形」有點建立(又是另一種演出的文勝於質),只是就比較不容易像「帶我去遠方」可以捧出林柏宏、「廢物」可以捧潘親御、「暑假作業」可以捧楊亮俞一般。相形下,女角戲份普遍不夠強。
很想說,類似大量素人擔綱的台片,是否乾脆連李烈、柯佳嬿、梁赫群的角色都可用新面孔呢?否則演出風格每每還是會被打斷。還是製作方無論如何也得藉一些職業演員的名字去申請輔導金和方便宣傳?
以鼓勵華語製片環境的多樣化言,「共犯」值得推薦。但拍過此片的張榮吉,相比於「逆光飛翔」,我對他更期待了。
本文轉載自《陳樂融自選輯》作者陳樂融為知名創作人、媒體人、策劃人。發表過10幾齣劇本、20幾本書、500多首歌詞、網路文章超過百萬字。繼續空想、實踐、感傷與平復。這是我的心靈集散地。
●NOWnews「今日論壇」徵稿區→http://www.nownews.com/write/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com《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關鍵字: 陳樂融 評論 電影 國片 張榮吉 日本片 李烈 林柏宏 柯佳嬿 梁赫群 楊亮俞 潘欽御 名家論壇 NOW評論 娛樂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