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導致全國54座核電反應爐停機,迄今已逾3年。這些電廠原本提供日本30%的電力,但這個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對於能源未來將何去何從,迄今仍缺乏定見,也減弱首相安倍晉三推動的「安倍經濟學」動能。
企業界一直施壓政壇及官僚讓電廠恢復運作,強調核電廠停機推升電力成本,且使貿易收支淪為逆差,沒有核電將使經濟陷入困境。日本的能源自給率僅6%,可能在20大經濟體中敬陪末座。
但反核人士警告,在全世界地質最不穩定的國家利用核電,實屬愚不可及。許多民眾主張提高再生能源比率,然而事實上綠能對日本電力供應的貢獻迄今仍微乎其微。
被兩派人馬夾在中間的是安倍。他既有意讓部分核電廠復工,又怕因此被指為擁核,而使執政的自民黨在秋季縣級選舉及明年春季的地方選舉失利。
反應爐一旦恢復運作,將能啟動「安倍經濟學」的成長之路,因為這能降低企業及家庭的支出,並遏止資金外流。日本4至9月的經常帳逆差達到創紀錄的5.43兆日圓(510億美元),原因是日圓貶值抵銷了油價下跌的好處。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計算,如果日本允許20座反應爐恢復全能運轉,逆差便能減少約20%。
安倍一直寄望40歲的經濟產業大臣小淵優子(前首相小淵惠三之女)鼓吹重啟核電廠,但她上任不到兩個月,就因政治獻金弊案而辭職,使日本核能的前途更不確定。
福島核災後,雖然日本家庭的平均電費激增20%,但民眾並不樂見核電廠復工。民調顯示,支持復工的比率一直維持在約33%。7月日本滋賀縣舉行縣知事改選,反對黨支持的候選人便以強力反核為訴求而勝選。
擁有兩座30年反應爐的九州薩摩川內市,是最早通過核電廠新安全標準的城市,市議會也可能針對重啟核電廠進行表決,但確切時間仍不明確。
分析師表示,安倍要加速重啟核電廠並不難。但目前安倍內閣的支持度約50%,接近他就任以來的最低點,而他可能想「保留政治資本」來做其他更迫切的事,包括12月決定是否再度提高消費稅率。但安倍這套「觀望」策略的風險也不小,因為日本的「非核」時間拖得愈久,反核者便更有理由主張日本可以不要核電。
目前政府對是否重啟核電廠仍三緘其口。2012年國會選舉時,自民黨的政見曾承諾三年內將決定是否重啟核電廠,並在十年內建立「可能最佳的」能源組合。但今年4月政府提出的基本能源計畫,對於核電長期應在能源組合占多大比率,依然語焉不詳。
|
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導致全國54座核電反應爐停機,迄今已逾3年。這些電廠原本提供日本30%的電力,但這個缺乏天然資源的國家對於能源未來將何去何從,迄今仍缺乏定見,也減弱首相安倍晉三推動的「安倍經濟學」動能。 圖/美聯社、歐新社、彭博、網路 |
新任經濟產業大臣宮澤洋一說,政府將「著手於重新啟動通過安全檢查的核電廠」,但擁核者仍希望愈快愈好。他們認為,政府必須更有魄力,讓民眾相信重啟核電廠確有必要,因為日本現在每年要浪費數兆日圓買石油和天然氣。
但反核人士強調,政府一再拖延,顯示核電風險實在是大到難以承受。他們表示,不能再冒福島悲劇重演的風險,「光是想到就令人不舒服」。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