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約一位國外回來的友人,來到一間知名的餐館。這間餐館裝潢得很新潮,賣的是簡餐類的,走進去,友人非常的滿意,我們坐下。
「我們要點餐囉!」友人說。
「請、去、櫃、台、點。」服務生冷冷地說了五個字。
友人嚇一跳。他問我,現在台灣的餐廳,都是要到櫃台點餐嗎?我笑道,人家沒收「服務費」啦!自助式的。
於是我們到櫃台點完餐,拿個號碼牌回到座位,友人皺眉,一盤三明治,旁邊一條酸黃瓜,看起來也沒多便宜,「不收服務費?其實服務費早就加在價錢裡面了啦。」朋友碎碎唸。
等了半天,餐點來了。
「您的三明治來了。」服務生大聲說,聲音有一些些的自豪:「請慢用。」
友人一看眼前餐盤,苦笑。
我說,你在笑什麼?
「這三明治,像是我家自己做的。」友人說:「還要收到一個人300多元?」
我說,您怎麼像老媽媽,嫌東嫌西的,拜託別再嫌了,這家的裝潢、裝潢,還有您看,餐盤、餐盤!還有這桌子、桌子!
還有服務生的制服、制服!
這氣氛、氣氛!
這檔次、檔次!
用完餐,附餐飲料裝在美麗的杯裡,但相當難喝,我們沒聊幾下,友人提議,還是到其他地方喝個東西好了。這時候,他又發現,還要自己將桌上的東西全都清乾淨,所有的廚餘還要歸位……。「別忘了,自助式的。」我笑著提醒他。
此時,友人說了一句。
「這不叫自豪,真是『傲慢』。」友人說:「我沒有感受到高檔,只感受到傲慢。」
他說得有點道理──
一間搞得漂漂亮亮的簡餐餐廳,注重整個氣氛,最重要的「餐」卻「簡單」得只剩幾片麵包和青菜,味道平庸得莫名其妙。
以價位拉高來宣示格調,卻沒有了人情味(冷酷服務、所有皆自助)。
美味,似乎不再被重視。有了生意,就忙著快速展店,卻不忙著去提升口味。
「經濟學啊,看,客人還是這麼多!」我笑道:「這類型的餐館現在滿街都是,而且不會倒!」
「就是因為滿街都是,所以人們沒得選!就好像某咖啡很難喝,開得滿街都是,你懶得找,就屈就了!」朋友搖搖頭:「這……可能是號稱美食之島的台灣的災難!」
我不甚認同這位朋友的話,不過,我的確有一點共鳴,那就是:最近吃的新餐館,感覺愈來愈高級,價位愈來愈高,但口味,似乎沒有特別進展,也沒有特別創新。
而且,經常被很漂亮的裝潢和部落客食記給吸引進去之後,吃到「地雷」的──
美食的下一步,會是在哪裡?
我突然感覺,有一半的責任,是在你我這些消費者身上的。
-本文獲「Mr.6」授權轉載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