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經濟/反對房地合一有謬論
2015-01-23 01:59:53 聯合報 林建甫
最近反對房地合一的稅改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論調。例如,「房地合一將使所有房屋交易的成本大幅提升」、「房地合一會轉嫁給消費者,更會助漲房價」、「房地合一會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依財政部的規畫,房地合一是在交易時,採用市場上買賣的實價作為基礎課的資本利得稅,與現行綜合所得「分離課稅」。稅率按五%到四十五%分六級課累進稅;並對持有房地超過二年者,按年數減徵,最高可減徵七十五%;而自用住宅則擁有「一屋免稅」的待遇。
準此,房地合一是一個交易時課的所得稅,並不會使交易成本大幅提升。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對自住民眾無影響,但多屋族售屋利得無法免稅,將會被課到交易所得稅。未來針對買賣,交易錢賺愈多,課稅愈高。如果是買屋來長住,房地合一稅,不會影響居住者。
房地合一是對賣方課稅,是否會轉嫁給消費者(後手),助漲房價?這要看買賣雙方的力量而定。過去幾年,房地產價格上漲是因需求的拉動,則向後轉給後手的可能性很高。
例如民國九十一年時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民國九十四年大幅調降土地增值稅稅率等,造成不動產投資盛行,價格也水漲船高。再加上,因應金融海嘯時投資優惠與各項減稅措施,例如調降遺贈稅、鮭魚返鄉政策等,讓海外資金大舉回流,都形成需求拉動的房地產價格上漲。
但現在房價已不是一般人所能負擔,房價所得比高居世界前幾名,尤其年輕人起薪低,上班族薪水十多年平均薪資不漲。需求無力的拉動,賣方的稅負要轉嫁出去很難。
房地合一會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更是無稽之談。好的稅制,才能促進資源的有效運用。當年輕人買不起房,中年人換不起房,民怨四起,這樣的社會怎麼有活力,如何有經濟發展?
我們不要怕房地產價格下降。價格下跌,泡沫縮小,金融體系就愈健康,經濟就愈有發展。房產泡沫愈吹愈大,到時又急破,其殺傷力就愈大。有些人認為現在房產價格下修如江宜樺當閣揆時所答應的三成,就會引起金融的崩盤,這是言過其實。
因為對於台北、新北等指標性地區,政府早實施信用管制,貸款成數早受到限制,銀行在風險趨避下,市價跟貸款往往有不少的差距。因此若政策造成房價現在下跌,短期內並沒有造成金融產業的風險。相反的,泡沫愈早破滅,對國家社會愈好,愈促進經濟發展。
Recommended article: Chomsky: We Are All – Fill in the Blank.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