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łosie (沉默的共謀者) (Aftermath)
電影有很多用心的手法,像是製造驚悚感受、故事解謎,但或許是看慣了好萊塢電影,對於這部電影的手法我會用感受的到這些手法,但感受不至於相當深刻來形容。不過有些我很喜歡的電影可能別人也覺得普通而已,這點倒是見仁見智。
電影的表現手法雖未吸引到我,但它訴說的人性觀察倒是頗值得探討,對於人性黑暗面的描述頗為深切。這部也是透過2014台北電影節所觀賞的電影,若朋友沒報名到可能就得想其他辦法觀賞了。
.電影資訊:@開眼、@IMDb(7.4/1,223)、@爛蕃茄(79%/29)
.電影預告:台北電影節(英文字幕)
.粉絲專頁:Pokłosie(臉書)
.隱藏劇情:無
(以下心得談及劇情,會影響您觀賞電影的樂趣,建議看完電影再看)
題材:納粹德國、波蘭、猶太人、人性黑暗面
影展:2014台北電影節(分類:主題城市:華沙, 當代新潮)
題外話,最近看電影時都會推敲一下背景是那個國家,一開始在飛機上的畫面,突然讓我有種這應該是波蘭人吧,果然如此。
故事敘述弗朗西斯(Franciszek Kalina)因弟妹跑去美國投靠他,而返鄉(波蘭)探望弟弟約瑟夫(Józef Kalina),
但小鎮的人們都很討厭約瑟夫,弗朗西斯問弟弟到底發生什麼事時他也總是扯開話題,原來鎮上有個大秘密存在。
整部電影都充滿懸疑、驚悚,從弗朗西斯坐公車到弟弟家時發現森林裡有人的動靜(驚悚)、他的背包被偷走,
鎮上的人們都討厭約瑟夫,說他破壞馬路,被破壞的馬路很像某種地基(懸疑),弗朗西斯在馬路旁發現廢棄建築物(懸疑),
弟弟家裡半夜突然被丟石頭(懸疑)、弟弟到鎮上酒館喝酒突然被揍(懸疑),總有台藍色小轎車尾隨弗朗西斯(懸疑),
合作社的管理員說收割機壞了,弗朗西斯在馬路上發現那台收割機不是壞掉而是被其他農民使用中(懸疑),
電影描述了很多村民對約瑟夫不友善的舉動,讓人好奇他的弟弟到底幹了什麼令村民討厭的事?
接下來電影慢慢解答,原來弟弟破壞道路偷走的石頭,其實都是些猶太人的墓碑。我大概知道納粹德國首先入侵的國家就是波蘭,這也是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德國人拿這些猶太人的墓碑、廟宇去蓋公共建設,而約瑟夫不捨這些人死後墓碑還得鋪在地上遭人踐踏,他開始收購墓碑,後來甚至用偷竊的,但此舉為何引發村名的不滿,則是電影後半段的謎團。
這一段要表達的,就個人觀察是這樣的,弗朗西斯反對弟弟約瑟夫的行為,認為猶太人非我族群,更何況這些人已死,弟弟又何必傾家蕩產的收購,甚至偷竊。而弟弟這時是「公義」的一端,哥哥是「社會大眾」那端,這個在後期會反轉過來,所以在這邊得先提到。
哥哥後來不知道基於兄弟情感、慢慢認同弟弟的行為等原因,決定著手幫助弟弟去拿教堂的那幾塊墓碑。該區牧師是贊成約瑟夫行為的,但較年輕的教堂牧師不肯讓他搬,招集村民去阻攔行竊的兩兄弟,區牧師為其解困。
弟弟把收集來的墓碑都放在麥田中立著。後來有人在約瑟夫家牆上塗上「六芒星」符號以及謾罵他是猶太人的字眼,也說猶太人背叛了耶穌,受迫害是公平的等等。(《聖經》對猶大的紀錄本身有矛盾,我也一直搞不懂這段故事。)村民後來甚至放火燒了麥田,這等於是燒掉約瑟夫所有的財產。
在哥哥的追查下後來發現,這塊土地上原來有一百多民猶太人,但在納粹德國入侵後,猶太人突然憑空消失,之後猶太人的土地就被村民們瓜分掉,本來他們爸爸的地是在沼澤區(無法耕作),而不是後來他們所知的麥田區。
哥哥先是從一老人(女醫生的爺爺)那得知可以「從自己家裡調查起」,與弟弟兩人在舊家挖掘後發現裡頭有大量人骨,堆疊的像座小山。又有一老婦人告知說她曾親眼見到案發經過,是「村民們」把猶太人趕到屋內後放火焚燒,而非「德國人」。
故事的主軸就在這一段,電影想表達的幾個重點都在這。其一是,這裡的村民利用「納粹德國」追捕「猶太人」的名義,殺光這些猶太人而不會有人追查起。這有點像說很多黑幫會對非法入境的移民當成貨物般的利用、剝奪其為人的權力與尊嚴,因為他們並沒有受到保護,是消失也不會被發現的對象。(不知道這個例子會不會舉的很爛,只剛好想到這個。)
其二,全部村民都是沉默的共犯,就像中文片名取的那般,所有人為了自身的利益(瓜分猶太人的土地)而對於這起駭人聽聞的屠殺百人事件三緘其口,甚至想謀殺掉「可能不小心追出真相」的弟弟與「想調查此案」的哥哥。你可以說這部電影對於人性黑暗面的描述相當深刻。
老婦人透露出當時的兇手有兩人,一人是老人,另一人尚未提及姓名(伏筆)。哥哥跑到那老人家,發現他就是開著藍色小轎車的人(其實他應該也是偷走哥哥背包的人),質問下得之,原來另一名兇手就是他們的爸爸。(震驚)
這段給人的感觸也很多,很多時候,人們想知道真相,但不見得真的有勇氣面對真相。(舉個例:當情侶或夫妻中有人問小三是誰時,不見得有勇氣面對那真相。)
接下來哥哥把真相告訴弟弟後,這時兩人的角色也偷偷對掉了。哥哥認為該為家族所犯的罪來贖罪,即使之後會有大批新聞記者報導、即使村民會對他們指指點點,他認為還是該把真相公諸於世。
但弟弟卻認為應該把骨骸埋回去,裝作沒有此事,他認為哥哥會回美國(芝加哥),最後得面對這一切的還是他自己。記得剛剛提到的嗎,哥哥現在反而成了「正義」(或說負責)的那方,弟弟則變成「大眾」那方。
兩兄弟為此打了一架,哥哥選擇收拾背包離去,就在坐公車回機場的路上,女醫生攔車告知弟弟被人殺害了,就像當初猶大的死法。(可是個人覺得那比較像耶穌的情形)
最後,麥田裡立了個紀念碑,供猶太人弔唁。(附註:電影只有提到那些人講著希伯來語,應該是猶太人)(再附註:哥哥最後應該還是有選擇把真相公佈,才會有紀念碑。)
電影講述的這則故事其實相當特別,尤其是對於人性黑暗面的描述,當然每個人體驗到的感受一定都不一樣,我是試著就個人的感受來做一下分析與講解,希望對各位朋友有所幫助。
會覺得這部電影真的很有意思,可惜它在懸疑的表現手法沒有讓我覺得很懸疑(但還是覺得電影很好看),不然這一定會是我印象深刻的經典作品。(但這可能是個人習慣好萊塢表現手法所致)
艾莉莎拉索斯基(Ireneusz Czop)飾演 哥哥弗朗西斯·卡利納(Franciszek Kalina)
Maciej Stuhr 飾演 弟弟約瑟夫·卡利納(Józef Kalina),演技蠻令人印象深刻的。
我會覺得弟弟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因為善良的本性而做出替爸爸贖罪的行為,可惜最後還是無法承受公佈真相後所會面對的壓力。
警長
當年主謀之一的老人。
哥哥一開始追到森林中,撞到樹枝昏倒那幕我不爭氣的笑惹。
弟弟麥田被放火燒,兩人用樹枝救火。
麥田被燒之後,弟弟居然還逐一清洗每塊墓碑。
電影週邊
電影海報
這是參加2014台北電影節的電影特映會。
體驗戲院 & 戲院介紹:臺北新光影城 (捷運西門站) (台北市萬華區)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Pokłosie
其他名稱:沉默的共謀者(台灣)、Aftermath(英文)、沉默的共謀者(網路)
附註:Pokłosie 谷歌翻譯為波蘭文「後果」,英文片名亦同此意。
上映:2014台北電影節(台灣)
片長:107分
影片年份:2012年
出品國:Poland(波蘭)、Russia(俄羅斯)、Netherlands(荷蘭)、斯洛伐克
出品:Apple Film Productions, Metra Films, Topkapi Film
發行商:
語言:Polish
導演:Wladyslaw Pasikowski
編劇:Wladyslaw Pasikowski
演員:
Maciej Stuhr ...... 約瑟夫·卡利納 Józef Kalina
艾莉莎拉索斯基 Ireneusz Czop ...... 弗朗西斯·卡利納 Franciszek Kalina
Zbigniew Zamachowski ...... 諾瓦克 Wlodzimierz Nowak
Danuta Szaflarska ...... Herbalist
傑茲拉奇威洛茲 Jerzy Radziwilowicz ...... Rector
Zuzana Fialová ...... Justyna
Wojciech Zielinski ...... Antek
Danuta Borsuk ...... Barmaid
Andrzej Mastalerz ...... Priest Janusz Pawlak
Anita Poddebniak ...... Shop assistant
Magdalena Gnatowska ...... Woman in shop
Ryszard Ronczewski ...... 蘇答斯基 Franciszek Sudecki
Zbigniew Konopka ...... Bank's manager
Elzbieta Romanowska ...... Barmaid
Lech Dyblik ...... Woodcuter
劇情簡介
離鄉旅美二十載的法蘭克,突然遇到弟媳攜子來訪,感覺事有蹊翹,於是返回波蘭老家,卻發現弟弟買了上百座猶太人墓碑放置在農地中的詭異行徑。法蘭克為此展開調查,揭開村裡驚人的秘密,發現過去居住在此的猶太人如何在二戰期間遭到屠殺。導演以驚悚片的氛圍、剝洋蔥式的手法,帶領觀眾一層層揭露真相,結局令人不寒而慄。
延伸閱讀
.還有什麼推薦的電影:電影心得目錄 2010年~2014年
.所有電影心得,分類:電影心得(或只列出文章標題)
.找電影院:電影院介紹
.轉貼文章技巧:Facebook 轉貼連結的設定
.追蹤這個部落格的文章:闕小豪 on Facebook 或 Google+
歡迎用「轉貼連結」或「分享」的方式轉貼文章,請勿全篇複製,
喜歡文章的話,也不客氣的留下回應或點個讚吧。
Pokłosie,
沉默的共謀者,
Aftermath,
Wladyslaw Pasikowski,
Maciej Stuhr,
Ireneusz Czop,
Zbigniew Zamachowski,
Danuta Szaflarska,
Jerzy Radziwilowicz,
Zuzana Fialová,
Wojciech Zielinski,
Danuta Borsuk,
Andrzej Mastalerz,
Anita Poddebniak,
Magdalena Gnatowska,
Ryszard Ronczewski,
Zbigniew Konopka,
Elzbieta Romanowska,
特映會,
2014台北電影節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