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顯示,與英文相比,中文、日文、韓文和土耳其文的數字和數學概念表達方式更簡單,使小學生更容易學會算數。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在心理學家和教育人員正努力加強兒童的計算能力之時,這種語言差距愈來愈受到注意。
最近一些研究顯示,英文用字混淆,會減弱兒童的計算和數字能力。
中文只有九個數字說法,英文則有20多個不同說法。問題從「11」開始。英文對這個數字有獨特名稱 (eleven),中文則為「十一」,十在前面,在十進位制更容易瞭解數字的位置價值,也明白顯示數字系統是以10為單位。
英文在10以上的數字說法,則沒有明白顯示數位價值,十幾的數位說法,更把個位數與十位數的次序反過來 (例如17為seventeen,7在前),使兒童很容易搞混,例如分不清17和71(seventy)。
在做多位數加減法時,英文數字說法使兒童更難瞭解兩位數是由十位數和個位數組成,也因此更容易出錯。
與說英文的人相比,說中文的人使用許多東亞國家小學一年級就教的十位數加減法時顯得更自然。在做兩位數加法時,他們會把數字拆開來,把它們重新歸入十位數和個位數的數位。例如,9+5變成9+1+4。弗森說,這種歸十法對掌握更高深的多數位加減法非常有用。
許多美國老師正日益教授歸十法,許多州採用的共同核心標準也要求教一年級學生使用這種方法做加減,因為研究顯示一年級學生是否瞭解數位價值,會影響他們三年級學兩位數加法的能力。
數學觀念是循序漸進,到美國學生上高中時,在參加國際測驗的65國已排名30,中國和韓國則高居前茅。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