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月18日公布了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資料,資料表明,10月房價跌幅擴大,超九成城市下滑。新聞標題又被做成了『樓市寒冬』。樓市真的進入寒冬了嗎?從往年看,似乎媒體每年都要讓樓市經歷一次這樣的寒冬。從2008年到2014年,每到年底,都會出現『樓市寒冬』的新聞,而房價卻年年在漲。不過統計局這次的資料,如果結合其他幾則新聞看就妙了。
根據搜狐財經報導,首先,今(2014)年8月份監管層『勸誡』信託暫棄三四線城市。這是《經濟參考報》的消息,銀監會口頭要求各信託公司謹慎對待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專案,盡量不做民企位於非核心城市的房地產專案。
其次,建設銀行表示或收縮三四線城市房地產貸款,建行負責人稱,更傾向於選擇和央企房地產企業合作,並盡量選擇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項目,收縮三四線城市專案。再次,就在統計局公布樓市資料的當天,前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領銜的中民投豪擲248.5億人民幣拿下董家渡地塊,上海新總價地王誕生。第四,搜房網資料表明北京新房價格止跌回升,同比去年有所上漲,而二手房價格也止跌回暖,貌似和統計局資料打架了。
從這幾則新聞看到,大陸金融業已經密切關注三四線城市的樓市風險,甚至已經開始從那裡撤出;但至少以董文標、史玉柱為代表的民營資本依舊看好北上廣一線城市。中民投是新近成立的一家民營投資集團,註冊資本高達500億人民幣,其掌門人是曾經開創小微貸款行業的董文標,他對市場的判斷非常準確;而市場資料也證明北京樓市已經止跌回穩。於是我們得到一個結論:樓市正出現或將出現分化局面,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房價回到上升通道,而三四線城市將面臨一場房地產風暴。
為什麼說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危險了,因為房地產企業都是高負債經營,金融的支援對於房企的生存至關重要,所以銀行一旦從三四線城市撤退,不再給那裡的房企和房貸融資,就會對當地房地產業造成致命打擊。銀行,雖然留給人的印象是『晴天打傘,雨天收傘』的邪惡面貌,但不得否認其對於行業風險的嗅覺非常靈敏。銀行會撤資,一定是那裡的房地產業出了問題。為何說一線城市無礙,也是因為有金融資本的支撐。中民投奪地王是一個信號,民營資本的嗅覺一向是最靈敏的,因為他們玩的是自己的錢。
徽湖的實地調查也佐證了筆者的這個判斷,徽湖在博文上記錄了去三四線城市密集考察的親身經歷,發現那些地方的樓市體量超大,遠超當地的實際需求,比如60萬的人口的小縣城,居然有600萬平方公尺的住宅開發量;二是當地開發商的融資成本相當之高,月息三分都敢借,年息就是36%,根本無以為繼;再就是政府的胡亂規劃,不懂商業地產的規則,導致不少大型商業中心根本無法運營。
於是我們也可以理解銀行為何會撤資,供大於求、成本過高、不懂經營,導致了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問題積重難返,銀行再也不敢為其進行後續融資。由此,我們可以預見到一場風暴的臨近,當地開發商的批量死亡近在眼前。只是,開發商的死亡能否大幅撼動當地房價,還讓我們拭目以待。很可能,三四線城市的樓市會進入寒冬,需要很久很久才能迎來春天。
關鍵字: 花生網 統計局 房價 樓市 房地產 城市 大陸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